-
【道中华】1600年前,30000人大迁徙,造就了中国首座皇家石窟
谁曾想,这场有着悲怆色彩的迁徙竟促成了中华文明史上一次重大艺术基因迁徙:从凉州到平城,从祁连山麓到武州川畔,一条纵贯千里的“石窟走廊”自此贯通,佛教中国化的浪潮在斧凿声中奔涌向前……
发布时间:2025-07-08 -
【道中华】史上最早“躺枪”被黑的城市,其实流淌着殷商的血脉
当今,网络传播速度惊人,于是“地域黑”现象也迅速在网络上蔓延。 在中国历史上,最早被“地域黑”的是2300多年前的宋国,而且在当时,宋国也是遭受污名化待遇较多的国家。有多部先秦典籍都不约而同地将宋国人塑造成愚蠢可笑的形象:
发布时间:2025-07-03 -
【道中华】一座隐于武陵山的“慢城”,用烟火气治愈乡愁
黔江的智慧,在于它懂得:真正的善待烟火,不是放任其无序蔓延。让鼎沸的人声、蒸腾的香气、孩童的欢笑,都能在清新如洗的天地间自由流淌、恣意绽放。这份人间烟火的洁净版图,正是市井温情与治理匠心共同绘就的最动人的仪式。
发布时间:2025-07-02 -
【道中华】历史上的高句丽与中原王朝是什么关系?
2025年4月,一方边长仅2.8厘米的“晋高句骊归义侯”马(驼)钮金印在香港拍出1079.7万港元,引发学界与社会的广泛关注。这枚历经1600余年沧桑的黄金印信,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历史价值,成为解开中原王朝与高句丽统属关系的关键锁钥,实证了高句丽是汉唐时期在中国东北地区的边疆政权,与中原王朝之间以密切的朝贡册封形式保持着稳定的统属关系。
发布时间:2025-06-30 -
【道中华】佛像自此换了新面孔
公元412年冬,北凉雄主沮渠蒙逊攻克河西腹心之地姑臧(今甘肃武威凉州区),并在此建都,称“河西王”。经过九载运筹,421年他西征敦煌,灭西凉政权,一统河西走廊。这位枭雄,恰如《晋书》所载:“博涉群史,颇晓天文,雄杰有英略,滑稽善权变”。
发布时间:2025-06-29 -
【道中华】内蒙古出土的这枚金印,讲述了怎样的乌桓“归义”往事?
经专家鉴定,这正是西晋赐予乌桓首领的“晋乌丸归义侯”金印。其中,“晋”指代西晋王朝,“乌丸”即汉代的乌桓(中国古代东北地区的重要游牧民族),“归义侯”则是西晋授予归附民族首领的尊贵封号。方寸金印,成为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史见证,堪称无价之宝。
发布时间:2025-06-28 -
【道中华】河西儒脉的衣钵三传
以郭荷、郭瑀、刘昞三代师徒为代表的河西儒学大家,于魏晋纷争之际扎根河西走廊,自求学为始,以治学而终,广纳门生,修典作著。坚持守护儒学火种,创新发展河西儒学。他们,是儒家文化在河西走廊传播兴盛的播种者和守护者。
发布时间:2025-06-26 -
【道中华】黔江秘史:女首富的水银帝国与书院的千年灯火
两千年来,黔江成为中国西部重要商道。而它初登历史舞台的闪耀时刻,正因那流向骊山陵的丹砂水银。掌控这庞大财富命脉的,是当时世界第一巨贾——巴寡妇清。
发布时间:2025-06-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