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中华】从《尚书》等经典书写的皋陶形象中汲取政治智慧
历史长河浩浩汤汤,思想峰峦泱泱苍苍。回望中国的古代思想史,2500年历史须看孔子,4000年历史当看皋陶(yáo)。
发布时间:2024-12-18 -
【道中华】乾隆皇帝请客吃饭背后的深远用意
今天,我们虽无法穿越时空,真切地感受到当年万树园宴会的盛大场景,但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民族交融传统,依旧不断铺陈延展。二百多年前的这一幅和谐画卷——《万树园赐宴图》就是最生动鲜活的见证。
发布时间:2024-12-17 -
【道中华】《清真指南》与伊儒会通
在书中,马注用汉文介绍了伊斯兰教教义、教理和教规,并将伊斯兰教伦理与儒家伦理、社会道德融为一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伦理思想,推进了“伊儒会通”的广度和深度。
发布时间:2024-12-15 -
【道中华】老祖宗的“科考必备”,到底长啥样?
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一生著述颇丰,其中《四书章句集注》从元代起就成为科举考试的标准注解,明清时期更是成为官方教科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发布时间:2024-12-13 -
【道中华】那一年,大唐与南诏的那份海誓山盟
唐朝时期,云南西洱河地区居住着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及蒙舍诏六大部落,统称“六诏”。其中,蒙舍诏因位于六诏之南,故称“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统一洱海地区,唐朝册封皮逻阁为云南王,“南诏”政权从此开始。
发布时间:2024-12-12 -
【道中华】马家窑文化发现百年,这些文物“回了家”!
11月8日,国家文物局宣布,意大利返还的56件中国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该批文物应出土于我国甘肃、青海、陕西等地区,具有较高的考古、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中8件最具代表性的马家窑彩陶,从器型和纹饰来看,应该属于马家窑文化的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发布时间:2024-12-11 -
【道中华】从“读懂中华民族”出发,读懂中国
12月4日,在“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期间,国家民委民族画报社、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联合主办了“读懂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与共同发展”国际研讨会。中外嘉宾围绕“多元一体与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共同发展与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两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发布时间:2024-12-10 -
【道中华】清朝为何调整驻藏大臣拜见达赖班禅礼仪?
这些改革中,包括对驻藏大臣会见达赖喇嘛、班禅时的“瞻礼”的改革。改革此制度的原因是,驻藏大臣是皇帝的代表,不应向宗教权力低头,乾隆皇帝以此在雪域高原贯彻自己的意志。
发布时间:2024-12-09
